
166-6379-9903
杜康文化
发布时间:2016-11-18 作者:
康河酿古镇
牛山下氤氲着一条古酿熏香的康河。几家瓦舍,数座木桥,及水中舟船,在疏林薄雾中若隐若现,几多妩媚,几多神秘。滩涂上,玉米都黄了,秫秫都红了,芦花还泛着青色。
绿草葳蕤的小道上,头戴草帽的老农,荷把锄头缓缓的走,身后跟着他的羊,他的牛。
纯若琼浆的杜康河,自南而北蜿蜒着穿镇而过,青石板路上,简车辚辚,行人熙攘。杜康古镇入口处,一方闲静的麦场,状若蘑菇的草垛下,母鸡在周围觅食,公鸡站在碾子上引颈守护,犬绕草垛撒欢。老牛静卧一旁,回忆往事,反刍岁月。古镇人家的檐下,院内歪脖子树上,挂满了早熟的黄黍及枣红的高粱。
摇木船顺杜康河而下,两岸短墙瓦舍渐次密集。在柿树胡桃树笼罩下,错落有致。至镇中,一座石桥横跨东西,将古镇连为一体。船靠码头,上得石阶,杜康古街已在了眼前。依着桥上石栏朝街口望去,左侧,一棵荫蔽数十丈的古桑下,矗立着一块巨石,上刻篆书“杜康古镇”字样。右侧,一把高达房顶的酒壶倾斜着,玉液自壶嘴划出一道弧线溅在池中。进入街口,一面宽宽的赭石影壁,恰若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卷,供人揽阅。影壁正面一组浮雕,述说着酒祖杜康造酒的起源及传说;背面,刻有刘伶的《酒德颂》及辞赋家的《杜康古镇赋》。古镇由此悠久而厚重。
绕过影壁,青石古街依山势跌宕起伏,茶肆酒楼,百色店铺,鳞次栉比。士绅们背了双手,悠闲地在街上踱着方步。小贩脚步匆匆游走着叫卖。偶有僧人不急不徐地进出于寺庙。二八朱丽三五成群摇曳街头,风韵醉人。人流中,衣着简朴的镇上百姓,往往来来,重复着恬淡的日子。
店铺都很古拙,泥墙黛瓦掩映在树荫下。肉铺门前的木架上挂着牛羊猪肉,皆忙碌着招揽生意。一家“来自”卤肉店,引来周边州县无数食客,其肉色红润,肥而不腻,瘦而不柴,入口即化,香气贯通。几家汤馆,都在垂满丝瓜和葫芦的架下支口大铁锅,滚着白色乳汁般的骨头汤。木炭炉子里炕着黄焦的火烧饼,冲一碗汤,撒上葱花芫荽,将饼掰碎了,泡上,诱人。尚有面叶扁食,萝卜大葱做馅,鸡蛋韭菜做馅,山中野菜做馅,应有尽有。那些油泼面,手擀面,红薯凉粉,麻辣粉汤,小笼包子,水煎包子,吸引着不同口味的赶集人。
酒楼上高高地挑着黄色牙旗,雅间里坐的是有头有面之人,个个绅士风度,推杯换盏,觥筹交错。牛犊子后生涌坐大堂,或剪子石头布,或斗牌行令,或老虎杠子虫,直弄得杯盘叮当,汤水横流,天旋地转。对面茶肆里摆着几张简陋的木桌凳,茶客稀疏,一壶壶竹叶青、荷花粉、野菊黄一一泡上,慢慢啜,轻声语,在悠扬的胡琴声里,打发半日时光。
几家老酿坊,都集中在杜康河转弯的不老泉处,一尊酒祖杜康雕像,左手揽一束红秫于怀中,右手则举一青铜酒樽于半空,神色淡然,临泉而立。酿坊门口挂着木牌对联:古镇琼浆名天下,醉倒东西南北人。猛虎一杯山中醉,蛟龙一盏海底眠。酿坊院子都宽敞,墙角堆着一片红绸封口的酒缸,后边排列着乌泥酒糟的酿池。酿坊就在旁边,那清冽透明,柔润芳香,纯正甘美,回味悠长的杜康古酿,便从檩槽里淌了出来。
从古街回环至康河两岸,眼见得旅店,卜卦堂,磨剪子菜刀摊,布伞下剃头刮脸的,油坊,丝绸彩云间,清凉斋扇子店,仙草阁,百味坊,杜家祠堂,张家大院,赵家胡同,说书场,字画店,陶瓷窑,家家相连,游人如织。
杜康河古镇下游处,水面骤然宽泛起来,两岸石阶上站满了各色人等。十余条木船连成一片,其上正在上演着古装戏“横槊赋诗”。曹公一边舞槊,一边慨然唱道: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。河岸上便传来阵阵喝彩声浪。
戏散了,顺流而下,一家不起眼的古镇“竹简书苑”绕不过去。一卷《酒诰》说的分明,周公旦封小弟康叔为卫君,令其驻守故商之墟,以管理商朝遗民。他告诫年幼的康叔,商之所以亡,皆因纣王酗于酒,淫于妇,以至朝纲混乱,诸侯举义。并嘱其务必爱民,无彝酒云云。
杜康河出古镇,夹岸清幽辽远,偶有“负者歌于途,行者休于树”,牛吽羊咩之声此起彼伏,不绝于耳。船家歌曰:
牛山溯源兮,康河篮殇。天垂酒星兮,地裂泉泱。酒宗之初肇兮,杜康空桑。古镇之天民兮,陶陶无疆……
联系我们
在一起•向未来